近幾日,有市民在長江網武漢城市留言板上反映:地鐵車廂內有“禁止飲食”標識,但仍有乘客在車廂內飲食,早高峰時間吃熱干面、餡餅、包子等早點的情況屢見不鮮,車廂內通風能力有限、食品味道大,會影響乘坐體驗,希望地鐵新增“禁止飲食”語音提示。
9月1日起,長江日報記者在早高峰時間對人流量較大的幾條地鐵線路進行了實地探訪,發現乘客在車廂內飲食的現象的確存在。
興業路地鐵站:有乘客未注意到“禁止飲食”標識
9月1日上午,長江日報記者乘地鐵從后湖大道站出發,乘坐開往沌陽大道方向的3號線列車,8時55分,列車行至興業路地鐵站,一名坐在座位上的中年女子,從紅色手提包內拿出塑料袋,里面裝著餡餅,自顧自地吃了起來。記者上前與其攀談,該女子坦言“有點餓”,并表示沒注意到車內有“禁止飲食”標識,當發現自己的行為會對其他乘客造成影響時,她有些不好意思地將食物收了回去。
該女子在范湖站下車,記者與車廂內一名姓胡的市民攀談起來,“在地鐵里過早確實蠻影響別人,主要是車廂面積小且屬于密閉環境,餡餅味道混合車廂內的其他味道,聞著確實不舒服。”胡先生說。
廣埠屯地鐵站:部分“上班族”為趕時間地鐵上吃早餐
9月3日一早,長江日報記者從地鐵2號線光谷廣場站出發,探訪2號線是否存在乘客在車廂內飲食的現象。7時52分,列車到達廣埠屯地鐵站,一名20歲左右的年輕男子上車后背靠車廂內的手扶欄桿,捧著一個盛著青菜粥的塑料杯,不時發出吸溜的聲音。盡管味道沒有很大,該現象還是引起了其他乘客的不滿,小伙加快喝粥速度,一會兒就將粥喝完了,面對記者“為何在車上飲食”的提問,他解釋道,“早上起晚了,趕著去楚河漢街上班,怕遲到就把早點帶上地鐵吃。”
像小伙這樣的“上班族”在地鐵上飲食的并非個例,一名乘客告訴記者,虎泉站、廣埠屯站附近住著很多前往光谷或者楚河漢街上班的年輕人,為了縮短通勤時間,其中就有一部分選擇邊走邊吃早點,或把早點帶到公交車、地鐵上食用。
中南路地鐵站:市民呼吁乘客加強“文明乘車”自我意識
長江日報記者沿車廂一路往前,7時57分在另一車廂再次發現飲食現象,此時列車即將到達中南路站,一名女士剛剛吃完一籠小籠包,車廂里散發著濃烈的食物氣味,有乘客甚至捂起鼻子遠離。到站廣播響起,該女士前往車門等候下車,記者上前攀談被拒絕后,便返回車廂中部采訪乘客。
“這種行為嚴重影響了其他乘客,2號線早高峰基本是人擠人,身邊有乘客吃東西味道大,我們也挪不開地方。”市民李女士在一家民營企業上班,家住楊家灣,她每天早上都乘坐2號線從楊家灣站前往積玉橋站,“地鐵‘禁止飲食’的標識挺明顯的,希望乘客能嚴格要求自己。”
市民均對“車內飲食”持反對意見,期待地鐵加大宣傳力度
長江日報記者連續幾天采訪市民對“車內飲食”的看法,被采訪者均持反對意見:車廂內通風能力有限、食品味道大,會影響乘坐體驗。
“如果需要趕時間,建議乘客早點起床,吃完早餐再乘車,或者去站外吃,到單位再吃,總之,不應該在地鐵里吃。”今年大學畢業、剛參加工作三個月的小劉告訴記者。
市民邱先生認為,“除了乘客自我要求,也希望地鐵能加大宣傳力度,比如開展志愿者活動,招募志愿者上前勸阻不文明行為;拍攝該主題的宣傳片,在地鐵電視上循環播放;增加巡邏人員,對車內飲食的乘客進行教育等。”(長江日報 記者柏霜)